专利的特有本质是要求分析人员以最少量的专利数据为基础得出假设或者结论。当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专利分析时,请忘掉这些,因为事关成败,捷径不可取。
专利信息是全世界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对行业、产业或技术领域的专利文献进行分析,可以为制定相关的创新战略、研发策略和竞争策略提供参考和支撑。传统的专利分析一般是基于行业、产业或技术分类与专利分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的。但是,在针对国家,地区,行业、产业或技术,企业等不同层面进行专利分析时,也可以利用或借鉴其它的一些现有资源作为切入点,为达到初步分析目的,得到更为有益的效果打下基础。
WIPO技术对照表
WIPO技术对照表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它将国际专利分类号(IPC)和35个技术领域之间建立联系。由于IPC会定期修订,因此该对照表也会随之更新(最近更新日期为2016年2月)(http://www.wipo.int/ipstats/zh/index.html)。
该对照表的优势在于,由于WIPO出品的“背书”,而且WIPO在其发布的《年度知识产权指标报告》中也使用该对照表,因此在没有特殊需求的前提下,可以使用该对照表进行国家之间的横向对比分析,大致了解各国专利在35个技术领域中的大致情况。相应的,在进行地区或区域之间,甚至地区与国家之间的对比分析时,也可以参考这个对照表。此外,如果需要进行其它技术领域与IPC分类的对照划分,也可以借鉴该对照表的划分思路,或有裨益。
但是,35个技术领域的划分毕竟相对简略,很可能无法满足技术进步或相关概念的日新月异,而且没有获得同口径经济数据的入口。同时,由于WIPO技术对照表是以IPC为基础的,因此,在针对美国、日本等只是以IPC分类号为辅的国家进行分析时,不建议使用该对照表。
《国际专利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试用版)》与《国际外观设计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参照关系表(试用版)》
以上两个参照关系表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它将国际专利分类和国际外观设计分类,与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建立了对照关系。
该参照关系表的优势在于,它建立了专利与经济之间较为直接的联系,可以将我国的专利行业数据与国民经济行业中的经济数据,或相关普查数据结合起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适用于我国的各级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此外,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 4754-2011)采用的是联合国《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的分类标准,而西方国家又多根据该分类标准制定其供官方使用的标准产业分类法。因此,甚至可以尝试以我国的参照关系表和《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作为中介,对各国的专利与行业发展、产业结构进行横向对比分析。
同时,由于对照关系极为细致,该参照关系表也可以作为其它技术领域与IPC分类对照划分的基础和参考。但是,也正因为该对照关系的细致,想准确的掌握和运用其中的某一部分会颇有难度。毕竟,该参照关系的主要目的是用于中观和宏观分析。
区域或地区的企业名单或地理范围
对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科技园区、开发区、产业园区来说,掌握其区域内的专利发展状况对政策制定、衡量政策效果等是有一定意义的。
这些部门一般都会有一个作为服务对象的企业名单,至少包括企业名称、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或技术领域、相关经济数据等信息。这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企业名单进行检索,获得相关专利信息。如果有所属国民经济行业或技术领域的话,可以将相应的企业专利信息和经济数据分别合并,再进行总体分析。但是,由于企业往往是跨领域经营,其经济数据一般不能精确对应其技术领域内的专利状况。即使企业主营业务的确聚焦于该领域,其经济数据相对于该领域的专利产出而言往往也存在高估的可能。当然,如果没有技术领域信息的话,就需要分析人员按照行业、技术分类与专利分类的对照进行划分了。这种方法同样也存在经济数据与专利数据不对应的问题。除非企业可以按照产品统计经济数据。
此外,还可以根据这个区域的地理范围,结合专利文献中的权利人(申请人)地址信息,检索该区域的专利状况。如果想了解国外某区域的专利状况而又没有企业名单时,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以上内容只是对中宏观专利分析提出的一些可能的切入点。专利的特有本质是要求分析人员以最少量的专利数据为基础得出假设或者结论。当您进行更有针对性的专利分析时,请忘掉这些,因为事关成败,捷径不可取。